漳州总会简史:家乡

漳州

春秋时代,漳州为越国地方, 到了秦朝是闽中郡,汉代为冶县,后汉建安初为侯官县,唐朝时置漳州郡,明代时置漳州府。民国时,废了府制,但民间沿用漳州。

唐代刺史陈元光是开漳州圣祖。唐高宗时, 公元669年,他随父亲入闽,平獠乱,父卒后,他讨平广寇,因此被封为正义大夫岭南行军总管,一直在漳州,开疆辟土、教化百姓、务农、营商,百姓深为爱戴。四十二年后因为蛮寇又犯,援军迟到而战亡。

漳州自古以来是中国南部出名的鱼米花果之乡。漳州出名水仙花和卢柑, 八宝印泥更是贡品。


远渡

因为郑和的下西洋,明朝时,在厦漳泉大造巨舶,月港、嵩屿、厦门成为当时通往南洋的航运中心。

根据崔贵强先生著的“新加坡华人-从开埠到建国” 一书报道, 1068-1911年间,漳、泉、莆、仙等十七县发生了321次饥荒。1851-1868又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、八国联军、捻党起义事件,鸦片战争后的西方经济侵略, 人民维生艰苦,很多成为土匪,有些只有远渡重洋到南洋谋生。新加坡于1819年开埠后,就有不少闽籍人士渡海而来。1845-1875是苦力贸易最鼎盛的时期,有大批契约劳工,即猪仔,被买卖,运到东南亚,但在1880年后,新加坡的契约劳工已被减少,1914 年后,英政府废止了契约劳工制。

随着南来漳属人的增加,道光八年(1828年),新加坡的薛佛记等漳籍人和泉州籍华商,在石叻路兴建恒山亭,它既是闽籍人士的公冢, 也是旅星漳泉乡亲祭祀神祇、举办丧葬事宜的寺庙,闽籍华侨聚会议事的场所。道光十九年(1839年),漳籍华侨陈笃生集资在直落亚逸街兴建天福宫,他被选任天福宫的大董事, 薛佛记也是天福宫的大董事之一。此后,闽籍人士的总机构就由恒山亭移到此,漳籍的陈金钟、蔡锦溪、薛中华也曾先后主持天福宫工作。 十九世纪因为许多南来的多属闽籍漳厦泉人士, 又以漳州人最成功,福建的漳州人士成为华社的主导份子。

漳属人士创办会馆的,最早是章三潮于1849创办长泰会馆,于长泰街。他也是章芳林的父亲。